党建工作
首页» 党建工作» 理论前沿» 推动文化交流合作 促进“一带一路”建设——习近平关于“一带一路”和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
 

推动文化交流合作 促进“一带一路”建设——习近平关于“一带一路”和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

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2016-09-21     浏览次数:

     

    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

  这片土地,是古丝绸之路经过的地方,曾经为沟通东西方文明,促进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和合作作出过重要贡献。东西方使节、商队、游客、学者、工匠川流不息,沿途各国互通有无、互学互鉴,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

  为了使我们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

  积极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中华文明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我们的同胞无论生活在哪里,身上都有鲜明的中华文化烙印,中华文化是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基因。希望大家继续弘扬中华文化,不仅自己要从中汲取精神力量,而且要积极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促进中外民众相互了解和理解,为实现中国梦营造良好环境。

  ——2014年6月6日,习近平会见第七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代表时的讲话

  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愿通过扩大同东盟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同东盟国家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演讲

  丝绸之路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伟大财富

  2013年,我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3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在探索中前进、在发展中完善、在合作中成长,得到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广泛认同。沿线国家和地区聚焦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不断深化合作,在多个方面取得积极成果。

  丝绸之路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伟大财富。“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根据古丝绸之路留下的宝贵启示,着眼于各国人民追求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梦想,为世界提供的一项充满东方智慧的共同繁荣发展的方案。中国愿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道,在自愿、平等、互利原则基础上,携手构建务实进取、包容互鉴、开放创新、共谋发展的“一带一路”互利合作网络。中国愿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发展规划对接为基础,以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纽带,以互联互通、产能合作、人文交流为支柱,以金融互利合作为重要保障,积极开展双边和区域合作,努力开创“一带一路”新型合作模式。

  ——2016年6月22日,习近平在塔什干乌兹别克斯坦最高会议立法院的演讲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

  一个没有文化自信的民族,即便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人口资源实力,也难免会成为他人精神上的附庸,遭受文化上的奴役,最终丧失自我、迷失方向。

  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

  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我们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一带一路”是互利共赢之路

  千百年来,丝绸之路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薪火相传。中阿人民在维护民族尊严、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中相互支持,在探索发展道路、实现民族振兴的道路上相互帮助,在深化人文交流、繁荣民族文化的事业中相互借鉴。

  实现民族振兴的共同使命和挑战,需要我们弘扬丝绸之路精神,为发展增动力,为合作添活力,不断深化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中阿战略合作关系。弘扬丝路精神,就是要促进文明互鉴,就要尊重道路选择,就要坚持合作共赢,就要倡导对话和平。

  “一带一路”是互利共赢之路。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因为丝绸之路相知相交,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合作伙伴。中阿双方应该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打造中阿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2014年6月5日,习近平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致辞

  把“一带一路”建设推向前进

  总结经验、坚定信心、扎实推进,聚焦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聚焦构建互利合作网络、新型合作模式、多元合作平台,聚焦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智力丝绸之路、和平丝绸之路,以钉钉子精神抓下去,一步一步把“一带一路”建设推向前进,让“一带一路”建设造福沿线各国人民。

  ——2016年8月17日,习近平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

  “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一带一路”建设不是要替代现有地区合作机制和倡议,而是要在已有基础上,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

  “一带一路”建设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举措,将给地区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在有关各方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建设的愿景与行动文件已经制定,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筹建工作迈出实质性步伐,丝路基金已经顺利启动,一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已在稳步推进。

  ——习近平在海南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开幕式上的演讲

  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共同繁荣

  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也愿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我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同沿线各国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共同繁荣。丝绸之路经济带一系列重点项目和经济走廊建设已经取得重要进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正在同步推进。

  中国倡导的新机制新倡议,不是为了另起炉灶,更不是为了针对谁,而是对现有国际机制的有益补充和完善,目标是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中国对外开放,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而是要欢迎各方共同参与;不是要谋求势力范围,而是要支持各国共同发展;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

  ——2016年9月3日,习近平在杭州B20峰会上的演讲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近代以前中国一直是世界强国之一。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了无数艰难困苦,但我们都挺过来、走过来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

  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中华文化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使中华民族保持了坚定的民族自信和强大的修复能力,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

  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有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有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中华美学讲求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讲求言简意赅、凝练节制,讲求形神兼备、意境深远,强调知、情、意、行相统一。我们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

  ——习近平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